根據 YouTube 官方公告,Shorts 的每日觀看次數已突破 700 億次,這個驚人的數字,確立了 YouTube Shorts 在當今短影音行銷中,不可忽視的關鍵地位。
然而,要成功經營 Shorts 並不只是上傳影片而已,背後需要一套完整的策略,從內容製作到獲利都環環相扣。
我們將帶你深入探討 YouTube Shorts 的四大核心:從最基礎的製作流程、演算法機制、獨家的 Google SEO 觀點,到最終的收益變現管道,透過一套完整且有系統的指南,讓你一窺 Shorts 的秘密。
YouTube Shorts是什麼?跟TikTok/Reels不一樣嗎?
簡單來說,YouTube Shorts 是一種在 YouTube 平台上播放的「直式短影音」格式。對於 Shorts 中文的稱呼,許多人會直接稱其為 YouTube 短影片、YT 短影片或 Shorts 短影音,指的其實都是同樣的內容。
從表面上看,Shorts 與 TikTok 或 Instagram Reels 非常相似,都是快節奏、演算法驅動的垂直影片;然而,他們之間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差異:Shorts 背靠著整個 YouTube 與 Google 的強大「搜尋生態系」。
這代表 Shorts 影片不僅能被動地「被演算法推薦」,它還具備在 YouTube 甚至 Google 搜尋中「被主動搜尋」的長尾價值。
Shorts影片黃金規格
要讓 Shorts 影片被系統正確辨識並獲得最佳觀看體驗,必須遵守以下 3 大黃金規格:
- 影片尺寸:長寬比為 9:16(垂直),為最佳的滿版格式。雖然 1:1 的方形影片也會被抓取,但 9:16 才能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。
- 影片長度:盡量為 60 秒內,雖然 YouTube 短影音長度已有更長時間的選項,但主流仍是 60 秒內,以追求快節奏與高完播率。
- 音樂版權:建議優先使用 YouTube 內建的「Shorts 音樂庫」,若使用外部音樂,必須確保 100% 擁有版權,否則影片可能遭下架、消音或無法獲利。
打造高完播率Shorts!YouTube Shorts製作4流程
YouTube Shorts 製作是一個涵蓋多階段的流程,主要包含 4 個核心步驟:前期規劃與腳本、拍攝與素材準備、後期的剪輯與工具應用,最後是登入上傳與基礎設定。
步驟一:規劃與腳本
一支成功的 YouTube Shorts 絕非偶然,它始於精準的規劃。
腳本的核心任務,就是要在 60 秒內傳達清晰的價值,並在黃金 3 秒內,用強力的「鉤子 (Hook)」抓住觀眾注意力,引發他們的好奇心,確保他們不會立刻滑掉,藉此提高完播率。
以知識型內容舉例,一個好的 YouTube 短影片腳本結構,需要先找出觀眾痛點,並提出獨到見解(解答),最後總結或是以行動呼籲做為結尾。
步驟二:拍攝與素材
拍攝 YouTube 短影片的首要原則就是堅持「9:16 直式畫面」,雖然其他尺寸也能上傳,但只有 9:16 能完美填滿手機螢幕,提供最佳的觀看體驗。
拍攝時,收音的清晰度、燈光的穩定度,以及畫面的穩定性,也都是決定影片質感的關鍵技術細節。
步驟三:剪輯與工具
剪輯是 Shorts 的靈魂,而核心就在於「節奏感」。
快節奏的剪輯、精準的字幕(CC 字幕)和適當的音效、音樂(建議優先使用內建音樂庫)是提升完播率的關鍵。
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工具,如 CapCut、剪映,都能高效率地完成 YouTube 短影片剪輯。選擇工具的重點,不在於功能多寡,而在於能否協助你快速實現「快節奏」和「高易讀性字幕」這兩大目標。
步驟四:登入上傳與基礎設定
完成影片製作後,最後一步就是上傳。無論是透過手機 App 還是電腦版 YouTube Studio 登入帳號,都能找到「建立」並上傳 Shorts 影片的選項。
在上傳介面中,必須完成基礎設定,包含撰寫吸引人的標題、選擇可見性(公開、不公開、私人),以及確認系統是否已自動將其標記為 Shorts。
如何讓Shorts爆紅?揭秘YouTube的推薦機制
Shorts 爆紅的關鍵,並非單靠運氣,想讓 Shorts 影片被演算法青睞,核心結論就是「節奏要快」。
YouTube Shorts 演算法的判斷邏輯,是基於「當下的即時反饋」,它會高度關注影片的「完播率」,也就是有多少人看完,以及「滑掉率」(有多少人立刻滑走),以此決定是否要擴大推播。
除了影片本身的節奏,演算法也極度重視頻道的「內容垂直度」。
一個主題專一、定位清晰的頻道,能幫助演算法更快、更準確地找到精準受眾,也能確保 Shorts 推播給真正對內容感興趣的人,而不是只帶來無效的泛流量。
Shorts 影片的推薦機制,與 YouTube 傳統長影片的演算法,有著根本上的不同,兩者的評估標準差異極大:
- Shorts 推薦機制:核心是「當下完播率」與「滑掉率」。影片必須在黃金 3 秒內抓住觀眾,並促使其完整觀看。
- 長影片推薦機制:核心是「總觀看時長」與「觀眾黏著度」。演算法更看重觀眾是否願意在頻道上花費大量時間。
Shorts流量只能靠YT演算法?揭秘Google的雙重紅利
絕大多數人經營 Shorts 時,都只專注於「演算法推播」,卻忽略了 YouTube Shorts 背後更龐大、更長效的流量來源——Google 搜尋。
這就是「Shorts 雙重紅利」的戰略思維,Shorts 影片的流量戰場其實有兩個:
- Shorts 動態(Feed):這是被動的「演算法」戰場。影片在發布初期,會被系統大量推播,追求的是短期的爆發性流量。
- Google 搜尋結果頁(SERP):這是主動的「搜尋」戰場。在 Google 搜尋特定問題時,Shorts 影片會以「短影片」區塊的形式,直接出現在搜尋結果第一頁,獲取長期的精準流量。
YouTube Shorts設定優化:讓Google讀懂你的Shorts
要獲取雙重紅利,關鍵在於 YouTube Shorts 設定的優化,我們必須讓 Google,一個以文字為主的爬蟲,能「讀懂」你的影片在講什麼。以下是核心的優化技巧:
- 優化標題:標題建議佈局「可被搜尋」的關鍵字,尤其是「問題型關鍵字」,利用像是「如何…」、「…是什麼」,以完美匹配 Google 上的搜尋意圖。
- 善用描述欄:描述欄是 Google 爬蟲的關鍵,絕對不要空白。用 1 至 2 句補充核心觀點,或置入相關關鍵字,方便 Google 索引。
- 知識型內容是關鍵:因為人們傾向在 Google 搜尋答案,例如「如何報稅」,因此知識型 Shorts,更有利於被 Google 推薦為「最佳解答」。
如何靠YouTube Shorts賺錢?Shorts變現3管道
Shorts 不僅是流量工具,更具備多元的流量變現潛力。
創作者與品牌方必須理解,YouTube Shorts 的獲利方式並非單一,而是由多個管道所組成,搞懂 YouTube 短影音收益的來源,是制定頻道策略的關鍵前提。Shorts 變現管道分別為:
- 廣告分潤:加入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(YPP)後,即可分享 Shorts 動態中的廣告 收益,這是最直接的收益來源,但通常非主要營收。
- 品牌行銷:導流與信任,才是品牌經營的核心,屬「間接變現」。可將 Shorts 流量導引至官網或長影片,並建立長期信任感,吸引精準客戶。
- 超級感謝與粉絲贊助:粉絲可透過「超級感謝(Super Thanks) 」功能,直接「斗內 (Donate)」贊助創作者,屬於由粉絲直接貢獻的「贊助型」收益。
讓嶼嶼創意成為你的專業Shorts夥伴
探討了 Shorts 的製作流程、演算法機制等,你可能會發現,已經掌握了所有的技術,但為什麼許多 YouTube Shorts 依然無法脫穎而出?
因為演算法和流量都只是工具,它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「訊號」,而這正是嶼嶼創意的核心專業:「頻道定位」與「品牌人設」。
一個清晰的頻道定位,才能讓演算法秒懂你的內容該推給誰,獲取精準流量;一個鮮明的品牌人設,才能在眾多影片中被觀眾「記住」,並獲取信任進而帶來變現機會。
嶼嶼創意的短影音團隊,擅長協助品牌找到獨特定位,並打造能被記住的人設,並以此為基礎,產出能帶來精準流量的 Shorts 策略。
讓我們協助你省下摸索時間,立即預約線上免費諮詢,打造一個定位清晰、能被信任的專屬品牌 IP!





